来源:华泰证券
核心观点
我们认为缓解银行负债来源与成本压力,利于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。我们通过总量及定价拆解、中美银行业对比的方式,呈现了银行负债端全景。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降准、降息、再贷款等具体货币政策手段,后续政策力度加大有望为银行降成本,我们认为降准、降低存款成本、降低政策利率、市场利率下行均仍有一定空间,银行负债来源与成本压力有望缓释。坚定看好逆周期调节环境下的银行股战略配置机会,个股首推负债端改善动力更足的股份行,如兴业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平安银行、光大银行,特色区域性银行常熟银行、成都银行。
现状分析:大行有存款优势,中小行更灵活商业银行负债端主要由存款、同业负债、应付债券和向央行借款四个部分构成,其中存款和同业负债是主体。存款方面,大行网点多且密集,存款占比高、定价低优势明显,农商行基础也较好,但较大行而言活期率更低。同业负债方面,股份行和城商行同业负债占比相比较高,负债端配置更为灵活,因此计息负债成本率较高,其中城商行尤为突出。向央行借款方面,近年来向央行借款科目占比提升较快,大行是配置主力,但在股份行和城商行负债中占比较高。应付债券方面,各类银行占比均较低,应付债券包括普通债、可转债与次级债,是银行补充长期资金来源和资本的渠道。
美国启示:息差水平较高,负债端是核心负债端成本是美国银行业息差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。美国负债端成本优势突出,2019年综合负债成本率在1%左右。2019年末美国大行负债结构多元化,同业负债、应付债券占比均在10%左右,存款占比约2/3,低于中国。美国中小行(包括中型银行、中小型银行和小型银行)存款基础普遍较好,2019年末三类银行存款占比在80%以上,较中国高。三大特征:1)存在不计息存款,对高息差有贡献;2)存款种类较多,市场化低息产品为主;3)相比同业负债,更青睐长期的应付债券。我们认为国银行业存款成本降低的可行路径除调整基准利率外,还有存款结构改变。
政策展望:发力角度较多,银行可主动作为我们认为降成本政策可围绕以下四条主线:1)降准,虽然为资产端货币政策操作,但可减少银行负债端的吸纳压力;2)降存款成本,包括降低存款基准利率、对高息存款进行定价监管;3)降政策利率、增加央行资金供给,直接降低银行向央行借款的负债成本,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;4)市场利率下行,以及银行在同业负债、应付债券等市场化负债结构方面的主动调整。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,乐观(定期降25bp+活期降5bp)、中性(定期降10bp)情形下,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分别可贡献净息差20bp、12bp。定期存款和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中小行,负债端成本下行幅度更大。风险提示:经济下行超预期,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。
来源:金融界网站